建務實管用之言 聚砥礪奮進之力——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大會發言摘登
【編者按】
1月24日,在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會上,7位委員分別登臺進行了大會發言,圍繞“大力實施‘三高四新’戰略,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”重要議題建言獻策。湖南日報特將這7位委員的發言予以摘登,以饗讀者。
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
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
馮江華(代表科協界)
馮江華
【同期聲】
“湖南要更加聚焦優勢產業,以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為抓手,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?!?/p>
【建議】
支撐國家級基礎產業自主可控。強化戰略支點地位,著力把功率半導體等國內領先產業做強做大,積極部署推進基礎芯片、通用軟件、關鍵部件等核心工程,提升產業鏈水平,實現補鏈延鏈強鏈。
聚力打造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。盡快制定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,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、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,積極策劃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或示范工程,推動先進制造業產業鏈橫向延伸。
加強國家級創新平臺培育建設。做強既有國家級平臺,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的項目支持力度,積極部署先進制造業的國家實驗室,大力培育核心領域新的國家級創新平臺。
拓展國際合作深度與廣度。緊抓“中歐投資協定”機遇,搭好引智橋梁,充分利用好湖南在歐洲現有的創新和產業布局,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,不斷提升區域產業的國際影響力。
切實發揮制度優勢。聚焦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需求,整合人才、平臺、資金等有限資源,著力攻克戰略領域核心技術,加快實現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系統的群體式突破,夯實未來產業競爭基礎。
打造“硬核”優勢
加快集結高層次人才
曹普華
曹普華
【同期聲】
“做好新發展階段的人才工作,關鍵是聚焦引才聚才,加快集結高層次人才,彰顯服務‘三高四新’戰略的新擔當、新作為?!?/p>
【建議】
圍繞重點產業塑造政策優勢。瞄準我省重點產業,打造拉動產業價值鏈延伸的強大人才鏈;聚焦重點產業繪制人才供給地圖等,精準引才;圍繞重點產業發展 “卡脖子”關鍵核心技術,招募高層次人才和團隊;全面提升重點平臺能級,實現人才集聚倍增。
依托高端人才塑造團隊優勢。擦亮省內科技大家的品牌,以才引才、以才聚才;圍繞在湘院士建設人才梯隊,確保優勢學科、優勢領域后繼有人;加強基礎研究、原創研究、前沿研究人才引進培育;推動設立省級層面的“伯樂獎”,引導更多的人爭做引才大使。
利用幸福城市塑造生活優勢。發揮好長沙全國房價洼地、基礎教育優勢資源,進一步強化省會擔當,為全省高層次人才提供更多更好服務;省級層面加大對長沙公共服務資源投入力度,提升長沙服務全省高層次人才的能力。
提供貼心服務塑造情感優勢。高水平打造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,推動各類人才聚集;優化人才服務平臺,聚集、合理配置優質資源,解決人才“房子”“面子”等現實問題;注重人才體驗,營造讓人才安心從容創新創造的環境。
加強現代種業體系建設
夯實糧食安全根基
常碩其(代表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)
常碩其
【同期聲】
“我省種業發展仍存在人才不足、科研與生產‘兩張皮’、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,正面臨國內外同行先進技術和綜合能力的雙重挑戰。迫切需要加強現代種業體系建設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?!?/p>
【建議】
著力構建共享多元的種業創新體系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支持創新平臺的建設,提升我省種業研發能力;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水稻、旱雜糧等品種;完善種業科研成果確權和成果交易平臺,加快種業創新成果轉化和權益分享;壯大產業人才隊伍,最大限度地激活人才和科技資源。
著力構建 “育繁推一體化”的種業生產經營體系。打造國際級“育繁推一體化”種業企業,培育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種子種苗企業,形成布局合理、各具特色的種業企業發展格局。加快轉變農業服務方式,加大優勢企業品牌品種推廣和宣傳力度,努力開辟海外市場,做強“海外糧倉”。
著力構建監管有力的現代種業治理體系。加強規劃銜接,優化種子種苗良繁基地建設布局;完善品種審定制度,確保種業試驗統一規范、統一標準、統一要求;加強種子信息化建設,建立優勢企業技術品種信息公開發布機制;提高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。
大力發展新興消費
增強湖南經濟發展新動能
段安娜(代表民建省委會)
段安娜
【同期聲】
“新興消費是以互聯網、數字技術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生物醫藥等新一代技術創新與應用為支撐,以新產業為引領的傳統消費升級以及消費新領域、新體驗和新模式?!?/p>
【建議】
種好新興消費“試驗田”。鼓勵支持互聯網+生活性服務類企業的發展壯大。優先推進新興消費關聯“新基建”項目建設,加快湖南大數據中心建設,統一數據接入的規范和標準。
夯實拉動消費“支撐點”。加大通用型消費券的發放和對創業的擔保貸款投放力度,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網絡零售平臺在小額消費領域開展合作。強化對智慧零售企業的財稅支持,健全完善互聯網+服務消費標準與評測體系,提高標準化、規范化程度。
做強智慧物流“助推器”。有步驟分階段推進我省智慧物流體系建設的一系列行動。建立跨地區、跨行業、覆蓋全省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,發展新型的“公路港物流”模式,創新“物流+互聯網+金融”模式,打造配套的互聯網、金融產品。
筑牢網絡監管“防火墻”。健全完善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服務系統,建立準確完善動態更新的網絡經濟戶口數據庫,加大對相關法律的宣傳和落實力度,切實落實電商法的相關規定。
挖掘整合紅色資源
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精神動力
王躍文(代表文藝界)
王躍文
【同期聲】
“把紅色資源開發好、利用好、傳承好,是一個經濟問題,更是一個政治問題?!?/p>
【建議】
進一步做好省級層面的統籌協調,注重將紅色資源的挖掘整合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起來。特別是抓住國家出臺建設“長征國家文化公園”政策的契機,連片開發好大湘西、大湘東、雪峰山區域等地的紅色資源,探索省際開發合作模式,為紅色旅游大格局發展匯聚強勁動能。
進一步重視利用好本土紅色文物等資源開展紅色教育,積極組織干部群眾和學生前往革命舊址、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紅色基地,看革命文物、聽革命故事、樹牢革命信仰,有計劃利用紅色基地,開展現場思想政治教學和紅色研學活動,充分發揮好紅色文物教育人、鼓舞人、凝聚人的作用。
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,加強紅色革命故事的編寫創作,針對社會不同文化層次、不同年齡群體,編印我省紅色文化教材,把湖湘大地上的革命偉人故事、革命烈士故事、紅色遺址遺存故事、新時代模范英雄故事整理創作出版,努力做好針對不同人群的紅色教育和宣傳工作。
完善我省城市低收入群體困境救助機制
饒育蕾(代表農工黨省委會)
饒育蕾
【同期聲】
“要進一步重視和關注城市低收入群眾的救助問題?!?/p>
【建議】
完善低收入群體數據系統。明確低收入群體識別標準和退出標準,實施階梯化救助;加快建立全省聯網的城市低收入群體困境救助大數據系統,精準掌握低收入群體受困情況,統籌解決救助事項。
針對低收入群體困境精準施策。完善城市醫保兜底機制,提高居民醫保報銷比例,構建以累進醫療支出補償為核心的大病救助機制;支持子女教育,完善高中教育信貸支持,開展學生思想動態追蹤和心理激勵,保障低收入群體家庭的學生身心健康;完善就業幫扶、培訓機制提供法律援助,增加就業崗位,開展標準化職業培訓,降低勞動糾紛風險;改善住房,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,充實保障房源;適當提高參保人員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補貼標準,防止養老風險;加強對經濟轉型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注,提高政策性職業轉型的福利。
強化低收入群體救助能力。完善資金供給體系,加大省財政轉移支付力度,控制整體支付風險;出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指導意見,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織牢救助“兜底網”。
在“三高四新”戰略中強化一線作為
李愛國(代表特邀界)
李愛國
【同期聲】
“‘三高四新’戰略實施,需要下沉到基層。鄉村振興作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重要一環,關鍵要靠基層干部去推動、去落實?!?/p>
【建議】
加大傾斜力度,逐步提升基層財政保障經費,解決基層干部的后顧之憂;提高基層干部待遇,以文件的形式明確鄉鎮干部待遇要高于縣直單位干部待遇,不斷增強基層的保障力和吸引力,讓基層干部安心抓發展。
暢通交流渠道,發揮激勵導向作用,大力選拔使用優秀基層干部,建立“下得來、上得去”的干部交流機制,讓基層干部到實施 “三高四新”戰略的主戰場“充電”“加油”,讓基層干部盡心抓發展。
完善容錯機制,增強容錯糾錯機制的操作性、兼容性和透明性,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基層干部撐腰鼓勁,營造良好干事創業氛圍;明確上級職能部門和鄉村一級的工作責任,讓基層干部放心抓發展。
持續減負松綁,建立和完善長效減負機制,堅持不懈地改進會風文風和工作作風,讓基層干部集中精力為群眾辦實事、為地方謀發展。